作为深耕语言服务领域多年的专业机构,阳光创译始终秉持:成语作为汉语体系中的“文化精粹”,其汉英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载体。汉语成语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为核心特质,97% 以上为四字格结构,现存仍在使用的有效四字成语超万条,广泛应用于政论、文艺、科技等各类文本。如何精准处理这一特殊语言材料,避免 “字面直译”造成的误解,实现“文化意蕴与语言表达的双重对等”,是阳光创译在实践中持续钻研的核心课题。
As a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 with years of deep engagement in the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Suntrans has always held that: as “cultural essenc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ystem,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not only a process of linguistic conversion, but also a key carrier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zed by “conciseness and vivid imagery”, over 97% of Chinese idioms follow a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Currently,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0 valid, in-use four-character idioms, which are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text types, including political essays, literary work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How to accurately handle this special linguistic material,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achieve “dual equivalence betwee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linguistic expression” is a core topic that Suntrans continues to explore in practice.
你有没有见过“胸有成竹” 被译成 “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外国读者看到 “肚子里藏竹子”,不仅 get 不到 “做事有规划” 的原意,还会觉得莫名其妙 —— 这就是成语翻译没避开 “字面陷阱” 的典型问题。作为深耕语言服务多年的机构,阳光创译一直琢磨:怎么让汉语成语的 “文化味” 和 “表达力”,在英语里也能精准落地?
成语翻译难,根源主要在两点,很多人都栽过跟头:
1.意象“水土不服”
汉语成语的画面感,大多藏着历史典故或民俗故事,不是全球通用的。比如“胸有成竹”,源自苏轼说的画竹技巧,“竹” 是 “规划清晰” 的象征,不是真的植物;要是直接按字面译,外国人根本不懂背后的逻辑,意思直接断层。
2.语法结构“不兼容”
汉语成语爱用“四字格”,多靠动词撑场面(比如 “画蛇添足”),读着有韵律;但英语成语没固定字数(比如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是 7 个字),更爱用名词,还得靠介词、主语把句子连顺。要是硬套汉语结构,译出来的英语会特别别扭。
给政府机构、跨国企业做翻译时,阳光创译始终盯着“三大对等”—— 不追求逐字对应,只求译文让英语读者 “懂意思、懂文化、有同感”:
汉语成语的意思是“打包好的”,不能拆成单个字译。比如 “胸有成竹”,我们常用两种译法:
正式场景(政论、商务):“to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before doing sth”,直接点出 “规划清晰” 的核心;
轻松场景(文艺、口语):“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套英语里 “袖中藏牌 = 早有准备” 的成语,读者一看就懂。
两种译法都没提“竹”,但核心意思没丢 —— 这才是意义对等的关键。
成语是文化“活化石”,译的时候不能只顾着留文化,也得让外国人能接受:
文化能共通:就直译 + 套译。比如 “对牛弹琴”,译成 “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外国人能 get 到 “对不懂的人白费功夫”,再补个英语等效成语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理解更透;
文化有隔阂:就换意象或加解释。“龙争虎斗” 要是直译成 “dragon and tiger fight”,外国人会想到 “恶魔”(西方文化里龙的负面意象),我们通常译成 “a fierce struggle between rivals”,用 “竞争” 的抽象概念替代,必要时加句 “龙在汉语里象征权威”,文化信息也没漏。
成语的作用(夸张、警示、比喻)比字数更重要,译文得让英语读者有和汉语读者一样的感受:
“挥金如土” 是夸张 “花钱大手大脚”,译成 “to spend money like dirt”,既保留比喻,又贴合英语 “spend money like water” 的表达习惯,避免读者误会 “土 = 廉价”;
“画蛇添足” 是警示 “做多余的事”,译成 “to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保留 “画蛇” 的场景,再套个英语成语 “paint the lily”(给百合涂色 = 多余),警示效果没打折。
知道了原则,具体怎么译?阳光创译总结了四种能直接用的策略,看成语类型和场景选就行:
适合那些“画面感全球都懂” 的成语,比如和自然现象、日常行为相关的:
✅ 适用场景:字面意象无文化冲突,比喻义能直接推出来;
��案例:“竭泽而渔” 译成 “to drain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抽干池塘捕鱼” 的意思全球通用,再补个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短视破坏长远利益” 的核心义更突出。
要是成语里的意象带着强烈的中国特色,就剥离具体画面,传核心意思:
✅ 适用场景:直译会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
��案例:“杞人忧天” 不译 “the man of Qi worries about the sky”(外国人不懂 “杞国” 和 “忧天” 的荒诞),直接译成 “to worry unnecessarily about things that will not happen”,“无意义担忧” 的意思一目了然。
根据读者和场景调整,不用一刀切:
✅ 归化(求快懂):想让外国人不用查背景就明白,就用英语习惯表达。比如 “守口如瓶” 译成 “keep a still tongue in one's head”(英语常用说法),比 “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bottle” 自然;
✅ 异化(传文化):想传播中国文化,就保留汉语意象再加注。比如 “井底之蛙” 译成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补句 “a person with a narrow view(比喻眼界狭窄的人)”,适合文化交流、教育文本。
遇到典故多的成语,就加注释;遇到语法衔接不上的,就补内容:
✅ 加注:“卧薪尝胆” 译成 “to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加句 “a story of King Goujian of Yue who endured hardships to revenge(越王勾践忍辱复仇的典故,比喻刻苦自勉)”,典故和意思都有了;
✅ 增译:“声东击西” 译成 “a strategist shouts in the east and strikes in the west”,补个 “a strategist( strategist)”,符合英语 “要有主语” 的语法习惯。
不管是政府报告里的成语要“精准严谨”,文艺作品里的意象要 “保留美感”,还是科技文本里的成语要 “贴合专业”,我们都能接住:
译员够专业:多年汉英翻译经验,持有专业八级证书或者 CATTI 二级及以上证书,对成语的文化背景和英语表达门儿清;
方案够定制:按行业(政府、企业、文化机构)和文体(政论、文艺、科技)出“直译 + 套译 + 加注” 组合方案,不搞千篇一律;
质控够严格:“译 - 审 - 校” 三级把关,每篇都过文化顾问审核,避免文化误解;
场景够全面:企业宣传册、政府工作报告、文学作品、学术论文都能译,还能加“翻译 + 文化解读”,让跨文化沟通更顺。
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成语翻译?评论区聊聊~要是你有成语翻译需求,不管是政论、文艺还是科技文本,都可以找我们,帮你精准传递“中国味”。
公司介绍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成立于 2008 年 2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公司,并在乌干达和巴基斯设有办事处。在董事长吕国博士的带领下,历时15年,阳光创译由最初只有6人的翻译团队发展至今成为拥有50 余名全职管理人员、 1024 名兼职译员和 68 名核心译审人员的专业队伍。
阳光创译是中国领先的专业领域多语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专业地质矿业语言服务领军品牌。目前是中国翻译协会成员、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阳光创译致力于为中国地质、矿业以及石油领域企业国际化和本地化提供整体语言解决方案,主要从语言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方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