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创译 | 英汉翻译中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在英汉翻译的领域中,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一差异对于实现高质量的英汉互译起着关键作用。

In the field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orm coherence and meaning coherence is a crucial concept.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fference plays a key role in achieving high-qualit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形合与意合的基本概念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子的词语或者分句之间采用某种语言形式手段来连接,以此表达语法语义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法堪称典型的形合法(Hypotaxis)。在英语中,各种连接词、介词、关系代词等语言形式手段丰富多样,它们就像精密的齿轮,将句子的各个部分紧密地咬合在一起,使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清晰明了。例如,在 “Although it was raining heavily, he still went to school on time.” 这个句子中,“although” 这个连接词明确地表明了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让步关系,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逻辑。

意合的定义与特征

意合则是指词语分句之间不用某种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自身来表达。汉语造句法是典型的意合法(Parataxis)。汉语句子往往更注重词语和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词语的排列顺序和语义的自然衔接来传达信息。比如 “他生病了,没去上班”,这两个简单的短句之间虽然没有使用连接词,但我们能够很自然地理解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英汉语句子结构特点的形象比喻

形合和意合的概念相对抽象,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王寅教授(1990)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有些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句子称为‘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 英语句子就像一棵葡萄树,主干部分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主语和谓语,但后面会通过各种从句、修饰语等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The man who is wearing a black suit and carrying a briefcase, which he bought last week from a famous brand store in the city center, is my boss.” 这个句子中,“The man” 是主干,后面通过 “who” 引导的定语从句、“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等不断地添加信息,就像葡萄树上挂满了果实。

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信息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节地通下去,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因而常被称为 “竹竿型” 结构。汉语句子更倾向于用简洁明了的短句依次表达信息,每个短句都相对独立,但又在语义上相互关联。比如 “我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吃了早饭,然后去上班。” 每个短句都清晰地表达一个动作,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就像竹竿的一节节,简洁流畅。

因此,英汉互译就犹如 “葡萄” 与 “竹竿” 之间的转换,翻译者应充分考虑到英语从句套从句、句子较长的特征与汉语流畅性节节短句的特征之间的互换。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要打破英语的形合结构,把复杂的句子拆分成一个个简洁的短句,用地道的汉语 “竹竿” 结构来表达意义;而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则需要根据英语的形合特点,合理运用连接词和语法结构,将汉语的短句整合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英语中的意合现象

虽然我们说英语倾向于 “形合语言”,但并不意味着英语里没有意合句。语言有一个尽可能保持简单的趋向,在一些情况下,英语也会采用意合的表达方式。

独立结构的意合句

例如:“This done, he stood up.” 这句话中,“This done” 是一个独立结构,它与后面的 “he stood up” 之间没有使用传统的连接词,但我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完成了某件事情之后,他站了起来。在这里,不一定非得说 “after this was done”,这种意合的表达方式更加简洁自然。再如 “Hat in hand, he gave a deep bow.” 同样是独立结构,“Hat in hand” 没有通过连接词与主句相连,但生动地描绘出他拿着帽子鞠躬的情景,这种表达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特定句型的意合表现

除了独立结构外,“the more, the better”(越多越好)这样的句型也是一种 “意合”。这种句型不需要连接词来表明两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人们能够直接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即数量越多,效果越好。

英语谚语中的意合结构

英语中有许多谚语,其结构可以说是典型的 “意合句”。比如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The one who comes first will be served first),直接表达了先到先招待的意思,没有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连接词,简洁明了。还有 “Like father, like son.” (=If a father behaves like this, his son will surely also behave like this.),形象地说明了父亲和儿子在行为举止上的相似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被认为是 cliche(陈词滥调),人们现在已很少使用。

语言的相互影响与翻译腔问题

不同的语言是相互影响的。英语里有一个说法 “Long time no see.” 有人怀疑这不是地道的英语。实际上,这句话最初确实来自汉语的 “好久不见”,是一个世纪前在海外的一些华人说的 pidgin English(“洋径浜” 英语,由英语和汉语组成的一种混杂语言),后来逐渐被说英语的人接受,现在已经成为 idiomatic English(地道英语),而且还仿造出了 “Long time no hear.”(好久没有听见你的声音了,常用于电话中)。这充分体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现代汉语受英语影响的表现

现代汉语中使用连接词越来越频繁,这恐怕多少受到了大量翻译文章的影响。在一些翻译过来的文章中,为了忠实于原文的结构,会频繁使用连接词,这种表达方式逐渐影响到了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然而,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如果在汉语表达中过度使用连接词,按英语逐字照译,就会造成翻译腔。

避免翻译腔的实例分析

例如 “We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如果按照英语的结构逐字翻译,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表述。在汉语中,我们更习惯简洁地表达为 “我们上午有四节课”,而不需要添加一些多余的词。再如 “Tell him about this when he comes back.” 翻译成汉语时,“当 / 等”“的”“时(候)”“(关于)” 这些括号里的词显然应该去掉,直接说 “他回来告诉他这件事” 更加自然流畅。又如 “The ceiling is so high that I cannot reach it even when I jump”,如果逐字翻译可能会出现 “天花板(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当)我跳起来(的时候)也够不着” 这样有翻译腔的表达,其实前半句可简单说 “天花板太高”,去掉那些不必要的连接词和修饰语,句子会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英汉翻译中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英语的形合特点使得句子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但也容易导致句子冗长复杂;汉语的意合特点则使句子简洁流畅、自然生动。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翻译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实现 “葡萄” 与 “竹竿” 之间的顺利转换。同时,要注意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出现翻译腔,使译文既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又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实际翻译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对英汉语形合与意合特点的把握能力,从而提升翻译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要明白,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交流与融合,只有深入理解英汉语的差异,才能在翻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公司介绍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成立于 2008 年 2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公司,并在乌干达和巴基斯设有办事处。在董事长吕国博士的带领下,历时15年,阳光创译由最初只有6人的翻译团队发展至今成为拥有50 余名全职管理人员、 1024 名兼职译员和 68 名核心译审人员的专业队伍。

阳光创译是中国领先的专业领域多语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专业地质矿业语言服务领军品牌。目前是中国翻译协会成员、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阳光创译致力于为中国地质、矿业以及石油领域企业国际化和本地化提供整体语言解决方案,主要从语言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方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阳光创译的核心定位已经由最初的“阳光创译=矿业翻译”——中国地质矿业翻译领军品牌逐渐延伸扩展成“阳光创译=中国国际矿业服务大平台”,涵盖矿业翻译、矿业会展、矿业咨询、矿业猎头、“一带一路”矿业商会、矿业媒体等国际矿业服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