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质名词解释及矿山术语汇总

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整理 100 个地质与矿山常用术语,覆盖岩石类型、地质构造、油气勘探、采矿技术及生态环保等内容,以阳光创译专业视合实践与前沿,用通俗语言提炼核心概念,为行业从业者提供简明实用的知识。

Sunshine Creative Translation has organized a list of 100 commonly used geological and mining terms, covering rock types, geological structure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mining technologies,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nd cutting-edge insights, we distill core concepts into plain language to provide concise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for industry practitioners.

一、岩石与地质构造

  1. 火成岩(Igneous Rock)地壳或地幔中的岩浆经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是地球内部能量作用的直接产物。

  2.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结构改造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记录了岩石 “二次重生” 的地质历程。

  3.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地表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形成,占陆地岩石分布面积的 75%,是石油天然气赋存的 “摇篮”,如砂岩、页岩。

  4. 碎屑沉积岩(Clastic Sedimentary Rock)机械力(风力、水力)破碎原有岩石,碎屑经搬运沉积而成,如黄土、砾岩,火山碎屑岩属特殊类型。

  5. 化学沉积岩(Chemical Sedimentary Rock)通过化学作用(溶解 - 沉淀)形成的岩石,如岩盐、石膏,是盐湖、深海等特殊沉积环境的 “化学档案”。

  6. 岩层(Rock Stratum)成分均一、分布稳定的层状岩体,是地质填图与油气层划分的基础单元。

  7. 层理(Bedding)沉积岩的成层构造,如水平层理(深湖静水环境)、波状层理(海岸带)、交错层理(水流改向),是沉积环境的 “指纹”。

  8. 背斜构造(Anticline)褶曲向上拱起,核部地层老、两翼新,是油气聚集的理想圈闭,形似 “地质穹顶”。

  9. 向斜构造(Syncline)褶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新、两翼老,常见于山脉褶皱带,如 “大地的褶皱”。

  10. 断层(Fault)岩石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构造,正断层(上盘下滑)、逆断层(上盘上移)是油气运移的 “通道” 或 “遮挡墙”。

二、油气地质与储层

  1. 储集层(Reservoir)能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如砂岩、碳酸盐岩,是油气藏的 “容器”,孔隙度与渗透率是核心物性指标。

  2. 盖层(Caprock)覆盖于储层之上的致密岩层(如泥岩、膏盐岩),阻止油气向上逸散,被誉为油气藏的 “密封盖”。

  3. 孔隙度(Porosity)岩石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分总孔隙度(所有孔隙)与有效孔隙度(连通孔隙),是储层储集能力的 “量尺”。

  4. 渗透率(Permeability)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绝对渗透率(单相流体)与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反映渗流效率,常用达西(D)表示。

  5. 储集空间(Reserving Space)储层内储存流体的空间,包括原生孔隙(沉积形成)、次生孔隙(后期溶蚀 / 破裂形成),是油气 “栖身之所”。

  6. 油砂体(Oil Sandbody)单油层或小层内的含油砂岩体,是油田开发的最小独立单元,需结合沉积微相精细刻画。

  7. 标准层(Index Bed)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分布广泛的地层标志(如化石层、油页岩),是地层对比的 “地质标尺”。

  8.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特定沉积环境形成的岩石组合,如河流相、湖相,大相→亚相→微相的分级体系是油气藏描述的 “解剖刀”。

  9. 地层尖灭(Pinch Out)岩层向盆地边缘逐渐变薄直至消失,形成岩性圈闭,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10. 储层敏感性(Formation Sensitivity)储层受外来流体(钻井液、注入水)损害的程度,黏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是主要 “敏感因子”。

三、地球物理勘探

  1. 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分析波场特征查明地下构造,二维(线)、三维(面)、四维(时移)技术是油气勘探的 “透视眼”。

  2. 反射界面(Reflector)不同波阻抗地层的分界面,是地震剖面上同相轴的地质原型,对应岩层分界面或不整合面。

  3. 合成地震记录(Synthetic Seismogram)由声波测井资料合成的地震记录,用于层位标定(地震同相轴与地层深度匹配),是地质与物探的 “翻译器”。

  4. 亮点(Bright Spot)地震剖面上因油气藏存在导致的强反射 “亮斑”,常见于含气砂岩与泥岩界面,是直接烃类指示标志。

  5. AVO 技术(Amplitude Versus Offset)分析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规律,预测地层含油气性,被誉为 “地震波形的油气密码解析法”。

  6. 测井(Well Logging)利用井下仪器测量地层物理参数(电阻率、伽马射线等),是地下地层的 “CT 扫描”,指导油气层识别与储量计算。

  7. 自然伽马测井(Natural Gamma-ray Logging)测量地层天然放射性,泥岩显示高值,砂岩、灰岩显示低值,是划分岩性与地层对比的 “天然标尺”。

  8. 电阻率测井(Resistivity Logging)测量地层导电能力,油气层(高阻)与水层(低阻)差异显著,是判断含油性的 “核心技术”。

  9. 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用于计算孔隙度、评价岩石力学性质,是储层物性分析的 “速度探针”。

  10. 测井相分析(Electrofacies)通过测井曲线形态组合识别沉积相,将测井响应转化为地质语言,实现 “以电测岩” 的自动化解释。

四、矿山开采与工程地质

  1. 地垒与地堑(Horst & Graben)断层组合构造:地垒(中间断块上升)、地堑(中间断块下降),常控制盆地与山脉分布,如东非大裂谷属巨型地堑。

  2. 裂缝(Fracture)岩石破裂但未发生显著位移的裂隙,是低孔渗储层(如碳酸盐岩)的重要渗流通道,需借助成像测井识别。

  3. 矿石(Ore)含有用矿物并具开采价值的岩石,如铁矿、铜矿,矿石品位(有用元素含量)是开采经济性的关键指标。

  4. 围岩(Surrounding Rock)矿体周围的岩石,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矿山开采安全,需通过地应力测试与支护设计确保巷道稳定。

  5. 采矿方法(Mining Method)分为露天开采(剥离表土揭露矿体)与地下开采(巷道掘进至矿体),空场法、崩落法、充填法是常见地下采矿工艺。

  6. 品位边界线(Grade Contour)矿石品位达到工业指标的边界线,用于圈定矿体范围,是储量计算的 “生命线”。

  7. 废石(Waste Rock)采矿过程中剥离的无工业价值岩石,需集中堆放并做好边坡稳定性监测,防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8. 尾矿(Tailings)选矿后废弃的矿渣,含有害元素需妥善处理,尾矿库是矿山环保的重点监管对象,需防范溃坝风险。

  9. 矿山地质灾害(Mining-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包括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多因采矿扰动地层应力平衡所致,需通过工程地质勘察与监测预警防控。

  10. 水文地质(Hydrogeology)研究地下水赋存、运移规律,矿山涌水预测与防治是重点,需分析含水层、隔水层分布及断层导水性。

五、综合术语与行业应用

  1. 四性关系(Four-property Relationship)岩性、物性(孔隙度 / 渗透率)、含油性(饱和度)、电性(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是油气层综合评价的 “黄金法则”。

  2. 沉积旋回(Sedimentary Cycle)地层粒度垂向变化的周期性组合,正旋回(下粗上细)、反旋回(下细上粗)反映水动力条件演变,指导油层对比。

  3. 波阻抗(Acoustic Impedance)岩石密度与地震波速度的乘积,是地震反射系数的核心参数,波阻抗差异越大,反射界面越清晰。

  4. 层速度(Layer Velocity)地震波在单一地层中的传播速度,用于地层压力预测与油气藏埋深计算,是地震反演的基础数据。

  5. 渗透率级差(Permeability Max-min Ratio)层内最大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级差越大,注水开发矛盾越突出,需调剖治理。

  6. 泥质砂岩模型(Shaly Sandstone Model)考虑泥质含量影响的储层解释模型,将岩石分为骨架、泥质、孔隙三部分,适用于复杂岩性油气层评价。

  7.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Logging-constrained Inversion)结合测井高频信息与地震低频趋势,将地震剖面转化为高分辨率波阻抗剖面,实现 “点 - 线 - 面” 储层预测。

  8. 地震相(Seismic Facies)地震反射特征(振幅、频率、连续性)的组合,对应特定沉积相,如丘状反射指示三角洲前缘,是岩相预测的地震响应。

  9. 地层产状(Formation Occurrence)岩层的空间方位,用走向、倾向、倾角描述,是构造建模与巷道设计的基础数据,需罗盘实测获取。

  10. 储层非均质性(Reservoir Heterogeneity)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包括层内(垂向渗透率差异)、层间(油层间物性差异)、平面(砂体展布不均)非均质,是油田开发方案优化的核心靶点。

六、油气开发与生产

  1. 开发层系(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a)一套可对比的含油气层组合,按油层特性划分开发单元,实现 “分层动用、均衡开采”。

  2. 油层组(Oil Layer Group)含油气层系中具明显测井响应分段的岩层组合,上下以岩性差异分隔,是开发层系划分的次级单元。

  3. 小层(Single Layer)砂层组内被非渗透层分隔的单个油气层,是油藏数值模拟与分层注水的最小单元,需精细刻画砂体连通性。

  4. 注水井(Injection Well)向地层注入水(或气、化学剂)以维持油藏压力的井,注水效率受储层渗透率与非均质性制约,需定期调剖。

  5. 采油速度(Oil Production Rate)年产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合理采油速度需平衡资源采收率与经济效益,避免地层压力骤降。

  6. 含水率(Water Cut)油井产出液中水的体积百分比,含水率上升是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标志,需通过堵水、调驱等技术控水稳油。

  7. 采收率(Recovery Factor)油田开发终了可采出的原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例,提高采收率技术(如聚合物驱、CO₂驱)是油田挖潜的核心方向。

  8. 井筒储集效应(Wellbore Storage Effect)油井开 / 关井初期,井筒内流体压缩 / 膨胀导致的产量假象,需通过压力恢复试井数据校正,获取真实地层参数。

  9. 油藏数值模拟(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建立油藏地质模型,通过数学方程模拟流体渗流过程,预测开发指标,是油藏管理的 “数字孪生” 工具。

  10. 剩余油(Remaining Oil)开发过程中未被采出的原油,富集于构造低部位、岩性尖灭区或井网未控制区域,需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与生产动态监测识别。

七、岩石力学与工程

  1. 岩石强度(Rock Strength)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包括抗压强度(钻孔取样测试)、抗剪强度(断层稳定性分析关键参数)。

  2. 地应力(In-situ Stress)地层中天然存在的应力场,由自重应力、构造应力组成,地应力方向控制巷道支护设计(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

  3. 围岩分级(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根据岩石完整性、强度等指标对围岩稳定性分级(如 Q 系统、RMR 系统),指导隧道 / 矿井支护方案选择。

  4. 锚杆支护(Bolt Support)利用锚杆将围岩 “悬吊” 于稳定岩层,或形成 “组合梁” 增强整体性,是矿山巷道与边坡加固的常用技术。

  5. 充填采矿法(Backfill Mining Method)采空区充填废石、尾砂等材料,控制地压并减少地表沉降,适用于深部开采或环保要求高的矿区。

  6. 垮落带(Caving Zone)地下开采后岩层破裂塌落的区域,其高度影响地表塌陷范围,需通过岩性与开采厚度计算确定。

  7. 岩爆(Rock Burst)高地应力区岩体突然破裂弹射的动力灾害,具突发性与破坏性,需通过微震监测与应力释放预防。

  8. 节理(Joint)岩石中的未位移破裂面,按成因分构造节理(与断层伴生)、非构造节理(风化作用形成),影响岩体渗透性与稳定性。

  9. 岩体完整性指数(Rock Mass Integrity Index)声波速度比值计算的参数(Vp 岩体 / Vp 岩石),反映岩体破碎程度,0.75 以上为完整岩体,0.2 以下为破碎岩体。

  10. 工程地质勘察(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通过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矿山建设、水库坝基等提供设计依据,需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与评价报告。

八、环境地质与矿山生态

  1. 矿山生态修复(Mi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对采矿破坏的植被、土壤、水体进行重建,如矸石山覆土绿化、尾矿库复垦,实现 “矿山变绿洲” 的生态转型。

  2. 土地复垦(Land Reclamation)将采矿废弃地恢复为耕地、林地等可用土地,需遵循 “因地制宜、生态优先” 原则,配套土壤重构与植被重建技术。

  3. 矿山废水(Mining Wastewater)采矿与选矿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含重金属),需经中和、沉淀等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污染地表 / 地下水。

  4. 矸石山(Gangue Hill)煤炭开采排出的废石堆积体,易自燃并释放有毒气体,治理需采取阻燃覆盖、植被固坡等措施,如 “矸石山光伏电站” 生态利用模式。

  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Min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对地表变形、地下水水质、植被覆盖等动态监测,利用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等技术,建立 “空 - 天 - 地” 一体化监测体系。

  6. 含水层破坏(Aquifer Damage)采矿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破坏地下水循环系统,需通过帷幕注浆堵水、保水开采等技术保护水资源。

  7. 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矿山开发需避让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施工期采取噪声控制、水土保持措施,运营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如 “矿山生物走廊” 建设。

  8.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废石制建材、尾矿提取有价元素、矿井水回用,实现 “无废开采” 与资源高效利用。

  9. 绿色矿山(Green Mine)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矿山发展模式,涵盖绿色开采、清洁生产、生态修复、社区和谐等要素,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10. 生态补偿机制(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开发主体对生态损害进行经济补偿,资金用于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如 “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 的责任制度。

    九、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1. 标型矿物(Typomorphic Mineral)具特定成因指示意义的矿物,如含金黄铁矿(高砷、镍含量)指示热液型金矿,是找矿勘探的 “矿物指示剂”。

    2. 重砂测量(Heavy Mineral Survey)采集地表松散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如金、锡石、磁铁矿),分析其分布与组合,圈定成矿远景区,是砂矿勘探与原生矿追踪的 “轻骑兵” 技术。

    3. 地球化学异常(Geochemical Anomaly)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的区域,通过土壤、水系沉积物采样分析,圈定 “元素浓集中心”,是隐伏矿床勘探的 “化学指纹”。

    4. 遥感地质解译(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利用卫星 / 航空影像识别地质体(如岩体、构造)、地层界线与蚀变带,结合光谱特征(如羟基、铁染异常),快速圈定找矿靶区,是 “从空中到地下” 的勘探捷径。

    5. 绿色勘查(Green Exploration)采用无人机航测、坑道钻探等低环境扰动技术,减少地表剥离与植被破坏,勘查过程同步实施水土保持,实现 “找矿” 与 “护绿” 并行,是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核心理念。

    1. 尾矿库安全超高(Tailings Dam Freeboard)尾矿坝顶面与最高洪水位的高差,是防止洪水漫顶溃坝的关键参数,需根据库容等级与防洪标准计算确定,定期开展坝体位移监测。

    2. 矿山压力显现(Mining-induced Stress Manifestation)地下开采引起的围岩变形、破坏现象,如顶板垮落、底板鼓起、煤壁片帮,需通过矿压监测(如锚杆测力计)与支护优化防控安全风险。

    3. 瓦斯抽采(Gas Drainage)从煤层中预先抽出瓦斯(主要成分为 CH₄),降低矿井瓦斯浓度,同时实现瓦斯资源利用(如发电、燃料),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 “治本之策”。

    4. 矿山闭坑(Mine Closure)矿山开采结束后实施的生态恢复与设施拆除工程,需编制闭坑地质报告与生态修复方案,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完成 “矿山退役”。

    5. 清洁生产(Clean Production)矿山全流程采用低污染工艺(如无氰选矿、干式磨矿)、循环利用资源(如水循环系统、废石回填),减少污染物产生,是绿色矿山建设的核心要求。

    1. 四维地震(4D-seismic)重复三维地震观测,通过时移数据差异监测油藏动态(如流体运移、压力变化),为开发调整提供 “动态地质图像”,又称 “时间域地震监测”。

    2. 地震属性分析(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振幅、频率、相位等属性参数,转化为地质意义(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是隐蔽油气藏预测的 “多维数据解码” 技术。

    3. 页岩气(Shale Gas)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需通过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中国涪陵页岩气田是典型代表。

    4. 致密油(Tight Oil)储集于低孔渗致密砂岩或碳酸盐岩中的石油,依赖 “甜点区” 精细刻画与体积压裂技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是国内主要产区。

    5. 地热资源(Geothermal Resources)地球内部热能的赋存形式,分为水热型(温泉、蒸汽)、干热岩型,通过钻井开发用于发电或供暖,是绿色低碳能源的重要补充。

    1. API 单位(API Unit)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测井参数计量单位,如自然伽马测井以休斯顿大学刻度井为标准,1 API≈0.0178 计数 / 秒,是全球油气行业通用的标准化刻度体系。

    2. 测井仪器标准化(Logging Tool Standardization)使用标准刻度装置对同类测井仪器进行统一校准,消除设备差异导致的数据偏差,确保不同井间测井曲线的可比性,是测井资料质控的 “基准线”。

    3. 地层倾角测井(Dip Logging)通过测量地层界面在井壁的电阻率异常,计算岩层倾角与倾向,用于识别地质构造(如断层、不整合)和沉积环境(如古水流方向),是构造地质学的 “井下罗盘”。

    4. 岩石体积模型(Model of Bulk-volume Rock)将岩石简化为骨架、孔隙、流体等物理单元的组合,假设总体积为各部分体积之和,通过叠加原理建立测井响应方程,是储层定量解释的 “基础数学框架”。

    5. 物质平衡方程(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基于岩石体积模型,描述各组分相对体积之和为 1 的约束方程,如纯砂岩模型中 “骨架体积 + 孔隙体积 = 1”,是测井解释模型的核心数理基础。

业务介绍
矿业和能源咨询:矿产资源评估、尽职调查、矿业投融资对接、境外矿业营销和销售咨询、大数据分析客户挖掘。
矿产资源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包括矿产储量、品位、开采条件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尽职调查:是指在进行商业交易或投资前对相关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认其真实性、可行性和风险,确保投资方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矿业投融资对接:是指为矿业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或融资渠道,促成投资交易的达成。
境外矿业营销和销售咨询:是指为矿业企业提供在海外市场进行营销和销售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升产品销售水平。
大数据分析客户挖掘: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市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发现潜在客户群体,制定营销策略和提升销售效率。
为国内外个业提供地矿与能源产业链的信息服务、投融资项目对接、技术咨询、法律法规咨询等业务。专家顾问来自于加州大学、迈阿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院与相关科研机构,为海内外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地质矿业和能源咨询服务。
矿业人才猎头:阳光创译发展历时16年,建立了庞大的地质矿业能源人才库,拥有上千名具有海外背景的地质矿业能源专业人才。可为国内企事业单位推荐推荐地质矿业和能源及其它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等高端专业人才。
矿业会展:阳光创译已成功举办多届论坛,对境内外矿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和转型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

如果您对我们的矿业咨询服务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和解答。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开创矿业领域的新篇章!

人物介绍

2024827
北京阳光创译吕国博士

吕国,男,1977 年生,祖籍甘肃敦煌,现工作于北京。北大博士后,北京阳光创译语 言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 Suntrans Consulting LLC CEO ,主要从事矿业能源领域研究以 及相关的同传翻译、矿业咨询和会展工作。

吕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博士期间曾留学于美 国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地质学博士后, 曾兼职于澳大利亚全球最大 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 (BHP Billiton) 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矿产战略研究室。2008 年创立 了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 Translation);2011 年创立了美国纽约阳光创译 咨询公司(New York Suntrans Consulting LLC)。矿业翻译及咨询经历遍及 40 多个国家。

吕国参与编译了各国矿业投资指南丛书以及多部地质矿业领域作品,并持续多年为中国 国际矿业大会、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PDAC)、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铁矿石论坛、 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商务部援外培训班等重要会议和论坛提供翻译服务。同时,他也 曾先后赴加拿大、美国、非洲乌干达、卢旺达、埃塞俄比亚、中国香港地区、巴基斯坦、斯 里兰卡、新加坡、法国、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马来西亚、伊朗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 供地质矿业翻译,并参与了许多大型国际矿业项目的收购。截止 2023 年,他组织及主持了 9 届“ 中国国际矿业发展高峰论坛 ”和 5 届“ 中国国际翻译高峰论坛 ”。

学习经历

1. 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6 月,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空间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 博士后;

2. 2008 年 8 月-2009 年 12 月,美国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 地质微生物学方向;

3.2006 年 7 月-2008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地质微生物学方向;

4.2006 年-2011 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理学博士 学位;

5.2003 年-2006 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理学硕 士学位;

6.2001 年-2004 年,兰州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第二本科学历;

7.1996 年-2000 年,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1.2008 年 2 月至今,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翻译、矿业咨询师;

2.2011 年 5 月至今,美国纽约 Suntrans Consulting LLC.,CEO;

3.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5 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境外矿产战略研究室;

4.2006 年 4 月至 2008 年 8 月,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斑岩铜矿勘查

以及翻译;

5.2000 年 9 月-2003 年 6 月,甘肃敦煌中学, 高中英语教师;

社会兼职

1.2019 年至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2018 年至今,中国地质学会,资源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3.2020 年至今,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矿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4.2016 年至今,中国翻译协会,翻译培训老师;

5.2016 年 6 月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文法学院外语系,翻译硕士专业校外导

师;

6.2020 年 12 月至今,担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长春大 学翻译硕士校外导师;皖西学院外语学院英语教师。

公司介绍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成立于 2008 年 2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公司,并在乌干达和巴基斯设有办事处。在董事长吕国博士的带领下,历时15年,阳光创译由最初只有6人的翻译团队发展至今成为拥有50 余名全职管理人员、 1024 名兼职译员和 68 名核心译审人员的专业队伍。

阳光创译是中国领先的专业领域多语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专业地质矿业语言服务领军品牌。目前是中国翻译协会成员、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阳光创译致力于为中国地质、矿业以及石油领域企业国际化和本地化提供整体语言解决方案,主要从语言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方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阳光创译的核心定位已经由最初的“阳光创译=矿业翻译”——中国地质矿业翻译领军品牌逐渐延伸扩展成“阳光创译=中国国际矿业服务大平台”,涵盖矿业翻译、矿业会展、矿业咨询、矿业猎头、“一带一路”矿业商会、矿业媒体等国际矿业服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