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创译 | 汉英翻译中的客体与主体

汉英作为不同谱系的语言,其主客体(subject/object)的认知与表达差异,本质源于话题优先(topic-prominent)主语优先(subject-prominent) 的语言类型差异,以及 “天人合一” 与 “主客对立” 的认知逻辑分野:

汉语属话题优先语言,认知上淡化主客体的刚性界限,更关注 “谁 / 什么事物(话题)发生了什么”,主客体可根据表达需求灵活前置为话题,甚至省略(零主语句);
英语属主语优先语言,认知上强调 “主体(施事)对客体(受事)的作用关系”,句法结构中主语是必选成分(除祈使句、省略句等特殊情况),主客体需在 “主 - 谓 - 宾(SVO)” 框架内明确占位,界限清晰。

这种底层差异直接导致汉英在主客体显隐、语序排布、语态选择上呈现系统性不同,进而影响译文的结构构建与信息焦点传递。

主客体的 “显隐差异”:汉语常省略,英语必补全

汉语因语境依赖性强,在主客体明确的场景中,常省略主语(零主语句)或隐含客体,无需显性标记;英语则要求主客体(尤其是主语)必须显性呈现,否则句法不完整。

汉语原句:“(我们)把报告改完了,(报告)明天交。”

句中主语 “我们”、客体 “报告” 均省略,依托上下文可明确语义;

英语译文:“We have revised the report, and it will be submitted tomorrow.”

需补出主语 “We”(对应隐含的施事主体),补出客体代词 “it”(指代 “报告”),否则 “We have revised, and will be submitted tomorrow” 存在句法缺陷,语义模糊。

翻译策略:需根据语境(如上下文、交际场景)补全显性主客体 —— 若主体未知(如 “有人把窗户打开了”),可译为被动语态 “ The window has been opened”,通过被动结构规避未知主体,同时显性呈现客体 “the window”。

主客体的 “语序差异”:汉语话题前置,英语主谓定序

汉语可将客体(或话题化的主体)前置为句首话题,打破 “主 - 谓 - 宾” 常规;英语则严格遵循 SVO 语序,主客体需在主谓结构内按 “主体 - 动作 - 客体” 排序,话题化客体需通过语态或句式调整实现。

汉语原句:“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客体 “这部电影” 前置为话题,强调信息焦点)

语序为 “话题(客体)- 主语 - 谓语 - 补语”,偏离常规主谓序;

英语译文:“I have watched this movie three times.” 或 “This movie, I have watched three times.”

若保留客体焦点,可将 “this movie” 前置(英语中话题化处理),但核心谓语仍需紧跟主语 “I”;若按常规语序,则主体 “I” 在前,客体 “this movie” 在宾语位置,需通过重音(口语)或上下文(书面)凸显焦点。

翻译策略:若汉语客体前置表焦点,英语可通过 “客体 + 逗号 + 主谓结构”(话题化)或被动语态(如 “This movie has been watched three times by me”)保留焦点,避免直接套用汉语语序导致不自然。

主客体的 “语态差异”:汉语主动优先,英语被动显客体

汉语以主动语态为常态,即使需凸显客体,也较少用 “被” 字被动(易显生硬),常通过 “主语隐含 + 主动句式” 表被动意义;英语则常用被动语态凸显客体(受事),弱化主体(施事),尤其适用于科技、法律等正式文本。

汉语原句:“作业已经批改完了,(老师)明天发下来。”

客体 “作业” 作主语,用主动句式 “批改完了” 表被动意义,主体 “老师” 隐含;

英语译文:“The homework has been corrected and will be handed out tomorrow.”

需用被动语态 “has been corrected” 凸显客体 “the homework”,同时省略未知 / 无需强调的主体 “the teacher”,既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保留 “作业” 的信息焦点。

翻译策略:汉语 “主动表被动” 句翻译时,优先用英语被动语态(若客体为焦点);若需保留主体(如强调施事),则补出主体并使用主动语态(如 “The teacher has corrected the homework and will hand it out tomorrow”)。

主客体的 “认知边界差异”:汉语模糊,英语清晰

汉语认知中 “主客交融”,常将自然现象、无生命事物视为 “隐性主体”,无需明确施事;英语认知中 “主客对立”,无生命事物需通过被动或拟人化明确主客体关系,不可模糊处理。

汉语原句:“下雨了,窗户忘关了。”

“下雨” 无显性主体(隐含 “天” 或自然力量),“窗户忘关” 隐含主体 “(某人)”,主客边界模糊;

英语译文:“It is raining, and the window was left open.”

“下雨” 需补出形式主语 “it”(英语中无生命现象的固定主语),“窗户忘关” 需用被动语态 “was left open”,明确客体 “the window” 与隐含主体(施事)的关系,避免主客边界混乱。

差异对译文结构与信息焦点的影响及适配原则

1.对译文结构的影响:从 “灵活松散” 到 “刚性规范”

汉语主客体的灵活性导致原句常呈现 “话题链” 结构(如 “报告改完了,明天交,大家注意查收”),无显性连接词;英语翻译时需根据主客体关系拆分或合并句子,补全主语、调整语态,构建 “主谓宾 + 连接词” 的刚性结构(如 “The report has been revised and will be submitted tomorrow; please note to check it”),否则会出现句法破碎。

2.对信息焦点的影响:从 “话题驱动” 到 “成分驱动”

汉语通过主客体前置(话题化)传递焦点(如 “那封信,我还没寄” 聚焦 “那封信”);英语则通过 “主语 / 宾语位置、被动语态、重音” 传递焦点 —— 若译文未调整主客体位置或语态,易导致焦点偏移。

误译案例:汉语 “那封信,我还没寄”→ 直译为 “That letter, I haven't posted yet”(口语可接受,但书面语中焦点弱化);
优化译文:“I haven't posted that letter yet.”(通过宾语位置 + 重音 “that letter” 显焦点)或 “That letter hasn't been posted yet.”(被动语态凸显客体焦点)。

适配原则

主客体显性化原则:英语译文需确保主客体(尤其是主语)不省略,未知主体用被动语态规避;
焦点一致性原则:汉语话题化主客体(焦点)需通过英语 “前置话题、被动语态、重音成分” 保留,避免焦点丢失;
句法合规原则:汉语 “主客模糊” 句需按英语 SVO 语序或被动结构调整,确保主客体在句法框架内合理占位。汉英主客体的差异并非单纯的句法现象,而是语言类型与认知逻辑的深层体现。翻译中若忽视这种差异,易导致译文 “中式英语”(如零主语、主动表被动滥用)或信息焦点偏移。唯有从 “认知 - 句法 - 功能” 三维度把握主客体的显隐、语序、语态差异,兼顾目标语的刚性规范与原句的信息焦点,才能实现 “形式合规、语义准确、焦点对等” 的翻译效果。

公司介绍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成立于 2008 年 2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公司,并在乌干达和巴基斯设有办事处。在董事长吕国博士的带领下,历时15年,阳光创译由最初只有6人的翻译团队发展至今成为拥有50 余名全职管理人员、 1024 名兼职译员和 68 名核心译审人员的专业队伍。

阳光创译是中国领先的专业领域多语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专业地质矿业语言服务领军品牌。目前是中国翻译协会成员、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阳光创译致力于为中国地质、矿业以及石油领域企业国际化和本地化提供整体语言解决方案,主要从语言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方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阳光创译的核心定位已经由最初的“阳光创译=矿业翻译”——中国地质矿业翻译领军品牌逐渐延伸扩展成“阳光创译=中国国际矿业服务大平台”,涵盖矿业翻译、矿业会展、矿业咨询、矿业猎头、“一带一路”矿业商会、矿业媒体等国际矿业服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