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旅游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游览名山大川、观光名胜古迹,不仅是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更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涉外旅游日益频繁,旅游路线中景点的介绍和翻译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工作。而在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中,景点名称的翻译无疑是首要环节,它就像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外国游客得以初步窥探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
In today’s globalized era, tourism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ves. Visiting famous mountains and rivers, as well as sightseeing at historic sites, is not only the main purpose of travelers but also the core content of tourism activiti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cross-border tourism is increasingly frequent, mak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ttractions on travel itineraries a crucial task. Among the translations of tourist attraction materials, the translation of attraction names is undoubtedly the primary step; it serves as a window through which foreign tourists can gain a preliminary insight into Chin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旅游景点名称的特点与翻译难点
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实际上是地名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名称大多具有用词古雅、风格独特、音韵优美、寓意深刻的特点。它们有的出自历史典故,如杭州的 “苏堤”,是为纪念苏轼而得名;有的源于神话传说,像蓬莱的 “八仙过海处”;有的富于诗情画意,如九寨沟的 “五彩池”;有的饱含人生哲理,如庐山的 “仙人洞”。
正因为这些特点,翻译这类名称时不能简单地采用音译法。以音译的方式翻译景点名称,虽然能够保留其发音,但往往不能满足读者或旅游者追新猎奇的心理要求,也无法激发他们了解和体验异国文化的旅游愿望。例如,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及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分别译为 “Taihedian Hall、Zhonghedian Hall、Baohedian Hall、Qianqinggong Palace、Jiaotaidian Hall、Kunninggong Palace”,对于英语民族的读者和海外旅游者来说,这样的译名文化信息量太少,难以让他们感受到这些景点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意译法能够准确传达景点名称的含义,使外国游客在看到译名的瞬间就能对景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大雁塔” 译为 “Great Wild Goose Pagoda”,通过 “Wild Goose” 和 “Pagoda” 这两个英文词汇,外国游客能够大致想象出这座塔的形象以及可能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
例如:“太和殿 ——Tai He Dian (Hall of Great Harmony)”,“乾清宫 ——Qian Qing Gong (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养心殿 ——Yang Xin Dian (Hall of Mental Cultivation)”。音意双译法在保留景点原有发音的基础上,通过意译部分传达了景点的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在接触到译名时,既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又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需注意名称的简洁性与易记性。中文景点名称通常简短,而英语则需借助介词、连词等结构来表达,因此在翻译时需注意语句组织和词语选择。例如,“西湖” 若直译为 “West Lake”,虽然简洁,但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韵味。然而,如果加上一些解释性的内容,如 “the famous West Lake in Hangzhou, a place full of romantic legends and beautiful scenery”,虽然信息更加丰富,但可能会显得过于冗长,不利于游客记忆。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在简洁性和完整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要注重口语化和易读性,使译名能够轻松地被游客记住和传播。
翻译过程中需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可能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因此翻译时应灵活调整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文化敏感性。例如,对于西方游客来说,他们可能对中国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不太熟悉,在翻译涉及这些内容的景点名称和介绍时,就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解释和说明。比如,在翻译 “鹊桥” 时,可以加上 “According to Chinese legend, the Queqiao is a bridge formed by magpies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allowing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to meet each other once a year”,这样西方游客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景点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方法上,应注重信息的准确传达,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对目的地的理解准确无误。同时,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如增译、减译、编译等,以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习惯。增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信息,以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景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例如,在翻译 “苏州园林” 时,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特色介绍,如 “the Suzhou Gardens, famous for their exquisite layout, unique rockery, and elegant pavilions, are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art”。减译则是在不影响信息传达的前提下,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编译则是对原文进行重新组织和整理,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不仅是一门语言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展现旅游地的魅力,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当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时,他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景点的名称和介绍,如果翻译不准确或不恰当,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景点产生误解,影响旅游体验。而高质量的翻译能够让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增进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喜爱。
例如,当外国游客看到 “都江堰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的译名时,他们不仅知道了这个景点的名称,还了解到它是一个水利工程。如果在介绍中再详细说明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工艺和对当地农业的重要贡献,那么外国游客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旅游景点翻译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为推动全球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优秀的旅游景点翻译作品出现,让世界更好地领略中国旅游的独特魅力。
你对这篇文章是否满意呢?你可以提出更多的修改建议,比如在某些部分增加案例,或者调整文章的结构等,让文章更加完善。
公司介绍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成立于 2008 年 2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公司,并在乌干达和巴基斯设有办事处。在董事长吕国博士的带领下,历时15年,阳光创译由最初只有6人的翻译团队发展至今成为拥有50 余名全职管理人员、 1024 名兼职译员和 68 名核心译审人员的专业队伍。
阳光创译是中国领先的专业领域多语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专业地质矿业语言服务领军品牌。目前是中国翻译协会成员、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阳光创译致力于为中国地质、矿业以及石油领域企业国际化和本地化提供整体语言解决方案,主要从语言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方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