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言:语言•思维•翻译 — 关于翻译的思维方法

翻译,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桥梁,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思维的碰撞与交融。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所蕴含的思维模式,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所适应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本文将探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思维方法,旨在为译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翻译思路。

Translation, as a bridge across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is not merely a conversion of words but also a collisio and integration of thought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thought,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reflect the thinking pattern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different peopl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models embedded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accurately convert them into the thinking modes suitable for the target language to achieve effective information transfer.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thinking method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iming to provide translators with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ranslation ideas.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反映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思维特点。例如,汉语注重意合,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常常通过语义的关联来体现,而英语则更强调形合,通过各种连接词和语法结构来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差异反映了汉民族和英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汉语思维更倾向于整体、直觉和模糊,而英语思维则更注重分析、逻辑和精确。

在汉语中,我们可以说 “他聪明,学习好”,两个短句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词,但语义上的因果关系是可以理解的。而在英语中,通常会表达为 “He is smart, so he studies well.”,使用了连接词 “so” 来明确因果关系。这表明汉语思维更注重意义的传达,而英语思维则更注重形式上的逻辑表达。

思维影响语言

思维方式也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会在其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中体现出来。例如,英民族的个体主义思维方式在英语中表现为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强调,词汇中会有很多与个人相关的表达,如 “individual”“personality” 等。而汉民族的集体主义思维方式则使得汉语中更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和谐,会有 “集体”“团结” 等词汇来体现这种思维特点。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实现从源语言思维到目标语言思维的转换。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还要深入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例如,在翻译汉语的诗词时,由于汉语诗词的意境表达常常依赖于意象的组合和模糊的语义,译者需要将这种富有诗意和直觉性的思维转换为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的逻辑思维。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营造了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在翻译成英语时,译者不能仅仅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而需要考虑英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为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通过调整语序和表达方式,使英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实现了从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转换。

文化思维的转换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这些文化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翻译中,译者需要进行文化思维的转换。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 是吉祥、权威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则是邪恶、凶猛的象征。在翻译涉及 “龙” 的表达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进行调整,避免文化误解。

当翻译 “亚洲四小龙” 时,如果直接翻译为 “Four Asian dragons”,可能会让西方读者产生误解。因此,更合适的翻译是 “Four Asian Tigers”,用 “tigers” 来代替 “dragons”,实现了文化思维的转换,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其含义。

具体的翻译思维方法

逻辑分析思维

在翻译过程中,逻辑分析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译者需要对源语言文本进行逻辑分析,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和层次。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各种修饰成分,准确把握句子的核心意思。

例如,在翻译长难句时,译者可以采用拆分和重组的方法。先将长句拆分成若干个短句,分析每个短句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重组。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清晰、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在翻译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翻译文学作品、诗歌等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文本时,译者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来再现原文的意境和情感。译者要通过对原文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然后用目标语言将这种画面生动地表达出来。

在翻译描写自然景色的段落时,译者可以运用形象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所描绘的美景。例如,“The sun was setting behind the mountains, painting the sky in a riot of colors.” 可以翻译为 “太阳正渐渐隐没在群山之后,将天空染成了五彩斑斓的画卷。” 通过运用 “画卷” 这一形象的表达,使译文更具感染力。

创造性思维

翻译并不是机械的语言转换,有时需要译者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一些难题。当遇到源语言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或表达方式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时,译者需要发挥创造性,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例如,汉语中的 “风水” 一词,在英语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译者可以采用解释性的翻译方法,将其翻译为 “Feng shui, an ancient Chinese practice of arranging buildings, objects, and space to achieve harmony and balance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通过这种创造性的翻译,使英语读者能够大致了解 “风水” 的含义。

培养翻译思维的方法

加强语言学习

要实现翻译中的思维转换,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译者要深入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加自如地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

了解文化背景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是培养翻译思维的关键。译者要学习不同民族的历史、地理、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化书籍、观看纪录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实践与反思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思维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译者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翻译过程和译文质量,分析自己在思维转换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参加翻译工作坊、与其他译者交流讨论等方式,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翻译思维方法。

翻译是语言、思维和文化的综合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实现从源语言思维到目标语言思维的转换,运用逻辑分析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来解决翻译中的问题。通过加强语言学习、了解文化背景和不断实践反思,译者可以培养良好的翻译思维能力,提高翻译质量,更好地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翻译才能真正成为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桥梁,让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业务介绍

地矿报告翻译:包括技术报告(地质详查报告、矿山开采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源储量报告、矿山环境及安全评价报告、矿山投资分析报告、矿产调查报告等)、矿业法规、矿权证、标书、合同、技术手册和行业规范等的多语言互译。
技术报告
地质详查报告: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矿山开采和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矿山开采设计报告:根据地质详查报告和相关要求,制定矿山的开采设计方案,包括采矿方法、采矿工艺、设备配置等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对矿山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市场需求、资源储量、投资成本、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资源储量报告:对矿山内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评估和统计,为矿山的开采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矿山环境及安全评价报告:评估矿山开采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和安全措施,保障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和安全。
矿山投资分析报告:对矿山项目的投资成本、回报率、风险等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矿产调查报告: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品质等进行调查和评估,为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口译:包括地质野外考察陪同、旅游陪同、展会陪同、商务谈判、各语种会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地质野外考察陪同:为地质学家提供专业的协助和支持,参与地质野外考察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考察活动顺利进行。
旅游陪同: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带领游客参观旅游景点,介绍当地文化和历史,解答游客的疑问,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展会陪同:为参展商或参观者提供陪同服务,帮助其了解展会情况,引导参观,协助交流和洽谈业务,提供必要的支持。

商务谈判:为商务人士提供协助和支持,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担任翻译、协调和沟通的角色,帮助双方达成共识和合作。

各语种会议交替传译:在多语种会议中,负责不同语种之间的翻译工作,根据需要交替进行翻译,确保所有与会人员都能理解会议内容。
同声传译:在会议或活动中,即时进行口译工作,将发言者的讲话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并通过耳机等设备传递给听众,实现实时翻译的效果。
矿业和能源咨询:矿产资源评估、尽职调查、矿业投融资对接、境外矿业营销和销售咨询、大数据分析客户挖掘。
矿产资源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包括矿产储量、品位、开采条件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尽职调查:是指在进行商业交易或投资前对相关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认其真实性、可行性和风险,确保投资方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矿业投融资对接:是指为矿业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或融资渠道,促成投资交易的达成。
境外矿业营销和销售咨询:是指为矿业企业提供在海外市场进行营销和销售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升产品销售水平。
大数据分析客户挖掘: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市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发现潜在客户群体,制定营销策略和提升销售效率。
为国内外个业提供地矿与能源产业链的信息服务、投融资项目对接、技术咨询、法律法规咨询等业务。专家顾问来自于加州大学、迈阿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院与相关科研机构,为海内外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地质矿业和能源咨询服务。
矿业人才猎头:阳光创译发展历时16年,建立了庞大的地质矿业能源人才库,拥有上千名具有海外背景的地质矿业能源专业人才。可为国内企事业单位推荐推荐地质矿业和能源及其它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等高端专业人才。
矿业会展:阳光创译已成功举办多届论坛,对境内外矿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和转型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

如果您对我们的矿业咨询服务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和解答。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开创矿业领域的新篇章!

人物介绍

2024827
北京阳光创译吕国博士

吕国,男,1977 年生,祖籍甘肃敦煌,现工作于北京。北大博士后,北京阳光创译语 言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 Suntrans Consulting LLC CEO ,主要从事矿业能源领域研究以 及相关的同传翻译、矿业咨询和会展工作。

吕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博士期间曾留学于美 国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地质学博士后, 曾兼职于澳大利亚全球最大 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 (BHP Billiton) 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矿产战略研究室。2008 年创立 了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 Translation);2011 年创立了美国纽约阳光创译 咨询公司(New York Suntrans Consulting LLC)。矿业翻译及咨询经历遍及 40 多个国家。

吕国参与编译了各国矿业投资指南丛书以及多部地质矿业领域作品,并持续多年为中国 国际矿业大会、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PDAC)、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铁矿石论坛、 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商务部援外培训班等重要会议和论坛提供翻译服务。同时,他也 曾先后赴加拿大、美国、非洲乌干达、卢旺达、埃塞俄比亚、中国香港地区、巴基斯坦、斯 里兰卡、新加坡、法国、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马来西亚、伊朗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 供地质矿业翻译,并参与了许多大型国际矿业项目的收购。截止 2023 年,他组织及主持了 9 届“ 中国国际矿业发展高峰论坛 ”和 5 届“ 中国国际翻译高峰论坛 ”。

学习经历

1. 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6 月,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空间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 博士后;

2. 2008 年 8 月-2009 年 12 月,美国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 地质微生物学方向;

3.2006 年 7 月-2008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地质微生物学方向;

4.2006 年-2011 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理学博士 学位;

5.2003 年-2006 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理学硕 士学位;

6.2001 年-2004 年,兰州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第二本科学历;

7.1996 年-2000 年,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1.2008 年 2 月至今,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翻译、矿业咨询师;

2.2011 年 5 月至今,美国纽约 Suntrans Consulting LLC.,CEO;

3.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5 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境外矿产战略研究室;

4.2006 年 4 月至 2008 年 8 月,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斑岩铜矿勘查

以及翻译;

5.2000 年 9 月-2003 年 6 月,甘肃敦煌中学, 高中英语教师;

社会兼职

1.2019 年至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2018 年至今,中国地质学会,资源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3.2020 年至今,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矿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4.2016 年至今,中国翻译协会,翻译培训老师;

5.2016 年 6 月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文法学院外语系,翻译硕士专业校外导

师;

6.2020 年 12 月至今,担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长春大 学翻译硕士校外导师;皖西学院外语学院英语教师。

公司介绍

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Suntrans)成立于 2008 年 2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美国纽约设有分公司,并在乌干达和巴基斯设有办事处。在董事长吕国博士的带领下,历时15年,阳光创译由最初只有6人的翻译团队发展至今成为拥有50 余名全职管理人员、 1024 名兼职译员和 68 名核心译审人员的专业队伍。

阳光创译是中国领先的专业领域多语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专业地质矿业语言服务领军品牌。目前是中国翻译协会成员、中国语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阳光创译致力于为中国地质、矿业以及石油领域企业国际化和本地化提供整体语言解决方案,主要从语言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方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阳光创译的核心定位已经由最初的“阳光创译=矿业翻译”——中国地质矿业翻译领军品牌逐渐延伸扩展成“阳光创译=中国国际矿业服务大平台”,涵盖矿业翻译、矿业会展、矿业咨询、矿业猎头、“一带一路”矿业商会、矿业媒体等国际矿业服务板。